主题词:电动汽车 电池

【经济参考报】电动汽车电池80%核心部件竟靠进口

2010-09-16 中国轻工业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新能源汽车未来逐渐替代传统汽油车已成为各国发展汽车产业的共识,作为核心部件的动力电池则更被企业和投资者看好。然而目前,我国动力电池的核心部件仍依赖大量进口,核心技术研发面临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尴尬。

 新能源汽车未来逐渐替代传统汽油车已成为各国发展汽车产业的共识,作为核心部件的动力电池则更被企业和投资者看好。然而目前,我国动力电池的核心部件仍依赖大量进口,核心技术研发面临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尴尬。

 

    专家就此建议,必须打破企业间的研发界限,以大型企业为依托,组建科研攻坚队伍,努力研发核心技术。

  动力电池核心部件仍依赖大量进口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核心部件80%以上要靠进口。”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日前表示。

  张小虞介绍说,当前电动汽车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体,而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包括电池、电机和电控三部分,其中电池是最为核心的部件。在这些方面我国都处于研发中,还没有到产业化的阶段。很遗憾的是,当前我国动力电池的核心部件正极和电池隔膜80%以上都需要进口。

  对于80%这个数据,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不认可。东风汽车(5.55,-0.17,-2.97%)新能源办公室主任吴泽民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80%的数字有所夸张,根据我的了解,大约在30%左右。我们国家目前在电动车领域的理论研究水平已经达到或者处于领先水平,但是硬件设施跟不上。设计出相同的零部件,我们无法生产,只能依靠进口,这是很难一下子解决的。”

  “实际上,国内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进口量没有达到80%,而电池隔膜的进口量则超过了80%。”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胜茂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还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不光是电机、电池所需部分部件、材料需进口,同时控制器基础硬件、芯片、高速CAN网关和信号处理放大部件等也依赖进口;电动附件还没有成熟的产品,并且成本高,同样依赖进口。

  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董建平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目前我国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研究,特别是几个关键核心技术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我们的科研人员有时候有自欺欺人的心理,觉得我们的新能源汽车不比别人差,甚至还好一点。但是没有看到,我们的关键核心技术是人家的。

  实现动力电池技术突破迫在眉睫

  动力电池核心零部件的高进口率,给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敲响了警钟。而在高进口率的背后,则是我国核心研发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不容忽视的差距。

  在李胜茂看来,产生核心部件高进口率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目前国内整体工业制造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因为制造动力电池关键组件对相关设备的生产稳定性和生产精度提出了极高要求,而国内绝大部分企业的生产线都还不能做到全自动化高精度生产。目前国内企业在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和隔膜生产上的最大问题就是产品质量的同一性较差,批量生产能力与美国、日本等国的先进企业还存在较大差距。

  目前,电动汽车从发展方向上分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我国汽车行业呈现出三领域并驾齐驱的态势。混合动力汽车是目前最佳的过渡产品,但纯动力电池汽车是未来发展方向,其核心技术在电池技术上的突破。业内人士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讲,未来汽车厂商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动力电池性能的竞争。谁掌握了动力电池的领先技术并将其产业化,谁就会在未来汽车市场占得先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在日前召开的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三届二次会员大会上透露,我国已基本掌握了纯电动汽车整车动力系统的匹配与集成设计、整车控制技术,样车的动力性和能耗水平与国外相当。但是,根据中汽协大量调研得到的结论,我国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上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全面”的差距。

  董扬指出,我国在包括电池、电机在内的新能源汽车的基础材料、基础元件的研发水平上,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样存在较大差距。比如:我国有丰富的稀土材料资源,但永磁材料却要进口;新能源汽车对电机效率的要求非常高,但高效电机用的超薄硅钢片我们还不能生产;我国有丰富的锂资源,但生产电池必需的高水平磷酸铁铝粉末却要进口,致使这几年该产品的进口价格大涨。这还仅是我们在新能源汽车基础研发水平方面诸多差距的一部分。

  李胜茂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我国在发展电动汽车方面也有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我国的锂资源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二位,而锂资源是发展电动汽车产业必不可少的矿产资源。

  “目前国内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最大的瓶颈在于电池制造成本过高,不能将先进的技术转化为商业产品,这就极大影响了该产业的良性发展。”李胜茂说,随着国内锂电池产业的发展,上游锂矿产品的开采与提纯技术亟待提高。另外,国外相关企业纷纷进入国内市场,并且有的还与国内整车企业结成战略联盟,这给国内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竞争压力。

  业内人士指出,新能源汽车竞争的核心是技术,而动力电池是技术门槛最高、也是利润最集中的部分,因此,目前最迫切的是实现动力电池技术的突破。

  亟须建立全国性动力电池产业联盟

  中国工程学会电动车分会主任陈全世强调,要通过示范运营,不断扩大规模,通过规模化的应用促进动力电池技术进一步提升、降低电池成本、完善相关技术标准。

  陈全世认为,现在,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大多独自研发,经费有限,企业之间缺乏交流合作,技术很难深入推进。另外,大批动力电池投资项目在全国各地大量启动,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的重复建设潮,业内亟须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动力电池产业联盟,完善投资方向和渠道,通过推进共性技术发展推动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化早日步入正轨。

  汽车分析人士贾新光也同时表示,国内开发动力电池项目的企业之间缺乏合作,并且存在重复建设。应尽快完善整个行业的投资方向,共同合理推进关键技术攻关,才能推动动力电池整个行业的发展。 

  原文发布地址: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00916/03248665239.shtml (经济参考报)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