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制糖

2009年制糖业将面临新一轮洗牌

2009-01-07 中国轻工业投资网
 

  2008年年末,糖价结束了2008年10月份以来的反弹并大幅下挫,当前糖价业已逼近白糖成本价区间的下沿。在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下滑的背景下,糖价在新榨季之初就陷入低迷,整个制糖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与此同时,在复杂的经济背景下,糖市也透露着迷茫与躁动的气氛。

  一、“价”极必反:感悟糖市10年来的兴衰变化

  回顾10年来糖价的变化,连续的暴涨暴跌可以说其最大特点。供需决定价格。在过去的10年里,在良好的宏观经济背景下,国内对糖的需求基本可以保证稳定增长。因此,糖价大幅波动的原因就必然在于食糖供给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糖料种植面积的变化)。在另一方面,在糖价高涨时糖料的种植面积会增加,糖产量会上升,反之,当糖价低迷时糖料的种植面积减少,糖产量下降。糖价对于供给方决策行为的指示器作用表现得十分明显。然而由于糖料种植是属于分散决策,这就使得在糖价过高时糖料种植面积会过度扩张,致使食糖供大于求,糖价盛极而衰。相反,当糖价过度低迷时,糖料种植面积会过度减少,致使食糖供小于求,糖价即见底回升。所以,在需求稳定增长的基础上,糖价的长期变动大体可以透过供给方的变动来解释,而白糖的刚性需求又使得供需矛盾非常容易激化,从而导致糖价的暴涨暴跌。

  二、糖价:产业链条利益分配的指挥棒

  如果将白糖产业链看作是利益捆绑链条的话,那么糖价自然就成了整条产业链利益分配中重要的指挥棒。糖价上涨将扩大制糖企业和蔗农的利益,并压缩终端用糖企业的利润,导致蔗农扩种糖料,制糖企业扩大生产规模,而用糖企业则会转而使用糖的替代品;糖价下跌所对应的情形则完全相反。对于工业用糖企业来说,由于白糖通常只是作为食品饮料工业产品的调味剂,在产品原材料中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少,因此,糖价涨跌对于用糖企业的影响相对较小(这也是食糖需求得以稳定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相比而言,糖价的涨跌对制糖企业和蔗农利益的影响甚大,直接决定了其投资的大小(如糖料种植面积的增减)。所以,借助糖价这条指挥棒,我们可以认识整条产业链的利益分配情况,体察产业链条上各个利益主体的决策行为变化,窥视糖价变化的微观机理。

  三、复杂环境中的“极端”糖价

  现在时间已经进入了2009年,然而糖价却在2008年的最后几天再度暴跌,直逼白糖成本价区间的下沿,像湛江等生产成本较高的地区,很多糖企已进入榨一吨亏一吨的尴尬境地。整个糖业在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的同时似乎也陷入了迷茫。

  如果依然按照最近10年的惯常条理来分析,那么糖价无疑正在走向“极端”,而与此同时,受到压迫的供应方必然会出现“躁动”。低于成本的糖价将极大的压缩制糖企业的利润,从而促使企业在收购甘蔗的时候大打蔗农的主意,打白条、推迟收甘蔗的时间、调低甘蔗收购价等现象都将出现,进而影响蔗农的利益,最终导致甘蔗种植面积和下一榨季食糖产量的下降。当食糖供给预期萎缩遇到刚性的食糖需求增长时,糖价自然会见底回升。

  然而,当前的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惯常思维模式的分析结果势必会产生偏差。首先,在惠农政策的大背景下,糖企损害蔗农利益的行为无疑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尽管制糖企业在收购甘蔗的时候难免会做些手脚,然而如果出现打白条等伤及蔗农根本利益的现象,政府自然不会作壁上观。因此,我们认为除非糖企确实无力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甚至出现破产倒闭,否则“伤农”事件并不会大面积出现。第二,糖价的下跌难以引发糖料种植面积的大幅减少。蔗农减少甘蔗种植而改种其他作物的根本原因在于甘蔗相对于其他农作物的比较收益下降。尽管2007/2008榨季末期的糖价一度跌破成本价,广西2008/2009榨季的甘蔗基准收购价却依然保持在260元/吨,这无疑将增强蔗农对于甘蔗种植的信心。此外,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下滑的背景下,整体商品价格下跌的趋势同样波及到了农产品,不仅是糖价,玉米、木薯、桑蚕等甘蔗主产区主要经济作物的价格同样经历了大幅的下跌。因此,甘蔗相对于其他农作物的比较收益并非出现大幅下降,甘蔗种植面积缺乏大幅下降的理由。第三,在低迷的国内外经济背景下,整条食糖产业链的利润将受到压缩,食糖需求增速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新榨季以来,关于食糖需求变动的问题一直是业内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而“三鹿毒奶粉”事件更是加大了人们对于食糖需求的担忧。就目前的统计数据来看,国内主要用糖行业的生产增速都出现了一定的下滑,而乳制品行业在“三鹿”事件后更是出现了负增长。因此,在供给预期不会大幅减少,而需求增长出现问题的行业背景下,尽管糖价已经逼近成本价区间的下沿,然而糖价却难以以惯常的方式在短期内触底反转,制糖企业遭受的痛楚仍将持续。

  四、迷茫躁动中凸显战略投资机会

  糖价低迷,制糖企业的利益受损是不争的事实。既然不能依赖市场手段在蔗农身上找回利益,那么糖企势必会将矛头直指政府,期待政府“救市”。然而政府能做的或许仅仅是行救市之举,而无法保证救市之效果。国储酝酿甚久的百万吨收储计划并未在糖市惊起持续的波澜,而对糖企给予一定的补贴也不过是杯水车薪,毕竟政府不可能为所有受损的企业埋单。

  市场的问题最终还是要靠市场本身去解决。在持续低于成本的糖价下,制糖行业将极有可能在2009年开展一轮残酷的洗牌,那些生产成本高、资金紧张的糖企将不得不收缩产能、缩减投资,甚至面临退出行业的局面。然而,残酷的洗牌将会伤及农民的利益,这是政府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因此,那些具有资金优势、成本优势的制糖企业将面临战略性的投资机会,以较低的价格收购过剩的产能和被抛弃的甘蔗,这不仅会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更可以扩充自身的实力以及影响力,以更加殷实的基础迎接行业春天的来临。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