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塑料制品

政策松绑塑料制品出口逆境上扬

2009-02-12 中国轻工业投资网
 

    自2月1日起,部分塑料原料、塑料制品的出口不再受限。据介绍,这是为保持我国外贸稳定增长,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对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进行的一次调整。对部分塑料制品出口的政策“松绑”,能否为猫冬的塑料企业送来温暖?

     政策“松绑”,企业自身不放松

    据海关统计,去年1—9月,我国主要轻工类塑料制品出口数量为23.18亿千克,较2007年同期下降13.61个百分点。

    受国内外需求总体下降的影响,目前,仅广东就有不少作坊式塑料制品加工企业倒闭,部分大中型企业也已经停产或减产。

    我国限制塑料原料和塑料制品大量出口始于2006年。2006年9月15日,国家将塑料制品出口退税率由13%%降至11%%,2007年7月1日,将出口退税率下调至5%%,同年7月23日,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又将塑料制品列入新增加工贸易限制类出口目录。针对塑料原料、塑料制品的频频动作不难看出,国家政策调控的意图非常明确:限制塑料制品大量出口。

    然而此次取消对部分塑料原料和塑料制品出口的限制,是在我国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外贸出口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做出的新调整。

    不过,在面临“出口寒冬”之际,浙江临海塑料制品出口逆势上扬,保持较快平稳增长态势,去年1—11月份,出口货值3655万美元,同比增长110%%。

    为何在面临“出口寒冬”之际,临海的塑料制品出口仍能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呢?专家认为,这有内外部两方面因素。外部因素是原料价格大幅下跌,内部因素是产品质量有了很大提高,成为出口增长的重要原因。

    自2007年塑料制品列入法定检验后,许多生产企业对国内外塑料制品的质量标准,特别是与食品接触的塑料制品卫生标准不熟悉,导致产品不能通过检测。临海针对这一情况,主动前往企业切实解决质量问题。首先从学习质量标准入手,为企业讲解欧盟标准、中国国家标准,让企业了解进口国的质量要求,在设计、生产时做到有的放矢。其次是要求企业严把原材料进货检验关,对供方的供应能力进行合理评定,在合格供方处采购原材料。企业自己做好原材料质量档案,对原材料的检测、入库、使用核销等情况进行登记。最后建议企业对质量不稳定的产品,可先行生产少量样品送实验室检测,做到心中有数,确保批量产品合格,并建议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实验室,提高质量保证水平。

    业内人士认为,像临海塑料企业这样将自身问题处理得好的塑料企业,更能把握政策带来的实惠。

    塑料出口如何疗旧伤?

    专家认为,此前我国对塑料原料、塑料制品频频动作,显示了国家政策调控的明确意图。塑料制品大量出口,虽然对解决就业,发展地方经济功不可没,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塑料原料对外依存度高,价格波动剧烈,致使企业成本上升、经营风险加大。同时,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品出口量大,外贸增长方式落后,反倾销案件增长较多。逐步限制塑料出口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的塑料原料供需矛盾,优化了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减少了贸易摩擦。

    但在当前外贸大幅跳水的情况下,国家为塑料出口松绑,是否会使老问题再度浮现呢?

    国内塑料产业结构升级难度较大是我国塑料业多年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缺乏自有品牌,市场竞争力弱使塑料产品的价格很难提升。伪劣产品充斥市场更是严重影响了产品的销售。

    针对上述问题,海关统计分析专家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和行业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一是进一步加强对塑料制品生产企业,特别是近来大幅增加的私营企业生产过程的监督和检查工作,防止不法商人扰乱市场;二是注重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与档次,提升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三是进一步打造我国自有品牌产品,不断开拓新兴国际市场,扩大发展空间,保护国内民族工业发展。

    另有专家表示,目前,塑料行业在全球经济危机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下,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塑料行业在经历了年初的大涨和快速回落之后,目前已经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市场的需求,也在积极的寻找着突破之路。塑料制品加工企业也在积极的改善自身的经营,在这次金融危机的巨浪中,能否傲然挺立,经得住这飓风的洗礼对塑料制品加工企业可谓是至关重要。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