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LED产业

LED产业前景光明路途曲折

2009-02-24 中国轻工业投资网
 

    半导体照明(LED照明),是上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一代冷光源,具有寿命长、维护费用低、环保节能等特点。这些技术上的优势为LED的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人们在奥运会开幕式现场、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等一些重大场合,都能找到LED产品的身影,它被技术人员巧妙地植到舞台中,与节目融为一体,给观众呈现出美轮美奂的视觉效果。除此之外,现在很多基础设施建设也广泛地采用LED产品,使其使用范围越来越广。

     政策支持加速推行

  照明能耗在整个电力消耗中所占比例较大,美国能源部的调查数据显示,该国22%%的电力消耗于照明领域。中国的照明能源消耗情况也不容乐观,以上海为例,照明用电占上海全市用电量的1/3以上,这个数字还有不断上涨的趋势。

  为此,各国都相继开展了一系列节能措施:美国计划在12年内,逐步淘汰白炽灯,改用节能环保型的新式照明灯,新式照明灯将比传统灯泡节电70%%;澳大利亚政府宣布在2010年之前全面禁止使用白炽灯;2008年1月21日,中国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高效照明产品推广财政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重点支持高效照明产品替代白炽灯和其他低效照明产品,财政部门重点支持5大类照明产品:普通照明用自镇流荧光灯(俗称节能灯)、三基色双端直管荧光灯(T8、T5型)、金属卤化物灯、高压钠灯等电光源产品、半导体照明产品以及必要的配套镇流器。在这个政策下,各地相继启动了高效节能产品的推广活动。

    前景光明路途曲折

  尽管LED产品优点很多,但是业界人士对其发展趋势持有不同的观点。

  有人认为LED照明成本和一些配套技术(散热、配光等)还无法和传统照明抗衡,前景不容乐观;也有人认为目前LED照明产业已经成熟,在近期内可以取代传统照明灯具。这两个观点都有失偏颇,前者过于强调困难,忽略了照明产品本身的发展性;后者则显得有些盲目乐观。中国照明协会理事长陈燕生表示,LED照明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是这个产业在国内被媒体炒得过热,大量的企业都投入LED产业的生产中。我们还需要以理性的态度面对它的发展,既要看到光明的前景,也要正视其发展中面临的困难。

  美国科锐公司在办公楼内部安装LED照明产品,与传统荧光灯照明对比后发现,前台的8个吸顶灯使用了LED照明,可以根据不同环境要求调解辉度值,能耗可以从15瓦~42瓦之间自主调节,平均节能达21%~71%。在接待区使用新型节能灯具取代26盏吸顶灯,每个灯12瓦,平均节能77%。此外,由于LED的长寿命(5万小时),极大降低了产品的维护成本。事实上,这些产品不含汞等其他需要特殊处理的有害物质,在报废后也不会破坏周围的环境。

  目前批量生产的LED产品功率可达每瓦80流明,这意味着只要一盏灯使用少于100颗的LED就可以代替传统的路灯,使用长寿命的LED可以减少路灯的维护折旧费用;通过LED灯具的二次光学设计,使LED路灯达到IES标准中类型Ⅱ中的光强分布。

  在照明领域,LED的应用将以其绿色节能的性能,成为继明火和白炽灯之后的第三次照明变革。

    产业规模有待提升

  目前LED领域的专利,尤其是白光专利仍然集中在科锐、欧司朗等世界五大厂商手中。主要的LED芯片供应商也集中于这些国际大厂家。日本市场出现最多的是Nichia、TG公司的产品,北美市场上见得最多的当属科锐公司的产品,而我国台湾地区市场则以晶电最大。而一些台湾封装厂商,如亿光、东贝等,主要以中低端市场为主,他们有一些大厂的专利授权,目前受一定限制,出口日本、欧美等地仍有被诉讼的危险。

  相对而言,中国大陆厂商起步较晚,虽然得到政府的支持,发展比较快,但我国上游专利申请量少,并以外围发明专利为主。下游应用专利申请量虽大,大部分都是实用新型专利,随着芯片及封装产能的进一步扩大,大陆企业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竞争,也将面临更多的专利问题,去年出现的337法案事件就是对大陆企业的一个警示。专利问题已是我们不得不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虽然中国大陆的LED技术发展较快,但与国际水平相比,规模较小,无法形成竞争优势和品牌效应。目前,大陆有十余家外延芯片厂商已经装备MOCVD(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淀积),投入生产的数量总计超过40台。2008年大约另有150台MOCVD陆续安装投入使用,不过MOVCD设备数量相比其他国家和地区还是偏少。行业的发展需要规模化效应以及稳定可靠的规模化量产技术,规模较小就会导致生产成本较高,丧失了与国际厂商竞争的能力。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