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玩具业

玩具业洗牌在即将告别“童话时代”

2008-11-14 中国轻工业投资网
 

  Wall-E是今年全球卖座电影《机器人总动员》中的主角,原先由东莞的合俊玩具厂代工生产。

    在合俊等部分中国玩具工厂因种种原因倒闭后,世界玩具行业出现了一些戏剧性的变化。国内最大的线上玩具城乐淘库存的“Wall-E”目前已奇货可居,不少迪士尼的海外供应商开始与之洽谈希望能将产品买下救急,但被乐淘拒绝。

  这不由令人想起另一个故事:去年美泰玩具召回事件发生之后,影响中国玩具对美出口之余,美国的芭比娃娃也因此涨价一成。

  显然,这些事件只是目前全球玩具市场的一个缩影。

  作为世界最大的玩具生产基地,广东生产的玩具产品占了全球销量的50%、全国产值的70%以上。而引起多方关注的佛山玩具商自杀事件、东莞合俊倒闭事件,也都发生在广东。因此从去年以来,广东玩具行业似乎从来没有退出过舆论漩涡的中心。

  在生产及劳动力成本上涨、国际市场需求减少、欧美玩具技术标准提高等负面因素综合影响下,广东玩具业是否真的如外界所传言,已经迎来新一轮倒闭潮?近5000家广东玩具企业,真的已经走到了内外交迫、无以为继的地步?

  为此,记者深入东莞、汕头这两个广东最大的玩具产业集群,试图从中还原广东玩具制造企业的真实生存状况。

  采访中,不止一名行业人士告诉记者,无论是从产品质量管理还是产业链配套的成熟程度,离开广东,离开中国,国际玩具商在全球找不到更好的代工商,“他们也尝试在越南等地寻找代工厂,但效果并不理想。”

  而广东玩具业界中的佼佼者,已经将眼光放得更长远。有企业戏言:“潮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面对困境,不同的企业采取了各自不同的应对策略。他们有的把高科技玩具的生产水平做到了业内领先,也有的把玩具产品与动漫产业相结合,“玩”出了一片新天地。

  广东玩具行业至今未出现倒闭潮

  但省玩具协会常务副会长也承认今年是30年来遭遇最大困难的一年

  根据海关方面的统计数据,今年以来,有出口实绩的玩具企业(包括生产企业和贸易公司)骤然下降。2008年前三季度与去年同期相比,有实际出口玩具记录的企业由4820家减少为1554家。而按照货主单位口径(也即是单计玩具生产企业)统计,今年1—9月,广东有玩具出口实绩的企业2191家,比去年同期减少1391家,仅有去年的六成。

  海关相关人士解释,以前有出口记录而今年没有,只能说明该公司暂时不从事出口贸易,比如转做内销或者转行,这并不等同于企业倒闭。

  然而,在国际环境不佳的情况下,“东莞将有近2000家玩具厂商面临倒闭”的传言仍然四起。再加上香港合俊集团在东莞的2家玩具工厂倒闭,经过以讹传讹,该事件被“演绎”成为“金融海啸影响下的中国企业倒闭第一案”。

  对此,广东省玩具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卓明颇有啼笑皆非之感。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他说:“我可以非常负责任地告诉你,广东玩具行业尽管遭遇相当多的困难,但至今没有出现倒闭潮。”

  但李卓明承认:“今年是广东玩具行业自改革开放以来遭遇最大困难的一年。”

  记者了解到,玩具生产的基本耗材塑料原料已从年初约11000/吨,上升到最近的约15000/吨;五金配件的价格普遍上升20%左右,加上劳动工资增加等,企业生产成本普遍上升超过25%,但由于市场竞争和需求不旺等问题,产品的价格却无法同步上升,企业的利润受到挤压。

  与此同时,自去年美国连续大宗召回玩具事件发生后,欧美国家相继提高玩具进口技术标准。据了解,美国的《消费品安全法案》已由总统签署,明年初开始正式实施,分3年逐步将玩具含铅量标准下降为百万份的0.01%总铅限值和0.009%油漆总铅限值。“铅含量可以说接近于零了,这一点将令中国企业很头疼。”

  欧盟最近也向WTO提出新的《玩具安全指令提案》,计划大规模提高玩具进口标准。美国玩具协会和美国国家标准学会也计划明年7月推出《玩具测试和安全认证系统计划》。

  “这几个技术标准很高,企业要适应这些新技术要求,必须增加很大的资金投入和人力物力投入,目前企业处于困难时期,难以承受这种高额投入,另外检测费用本身已经偏高,将大幅度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李卓明说。

  而受金融危机影响,占了广东玩具出口总量40%的美国市场今年需求明显疲软,1—9月广东玩具出口美国金额下降2.5%。此外,广东玩具出口相当部分是经香港转口世界各地,但今年前9月玩具出口香港的情况也不理想,出口值下滑13.9%。

  行业人士谨慎表示,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初情况难以短期好转,从刚刚结束的广交会企业订单看,企业反映接单数量有所下滑,这也将影响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初的生产。

  玩具也能“玩”出新天地

  在足以支撑起全球玩具销量“半壁江山”的广东玩具产业体系中,有些“行业龙头”的日子似乎并不难过。他们的制胜之道在哪里,生存状况又如何呢?人们关心,还会不会有第二个“合俊”出现?

  大型代工厂不愁订单

  要论广东玩具出口贴牌生产企业,业内人士首推镇泰。

  由港商黄铁城与3个合伙人共同创建的镇泰公司,厂房总面积32万平方米,员工总人数超过3.5万人。去年美泰召回事件发生之后,镇泰一度成为中国挽回玩具代工企业形象的“样本工程”。来自美国等14个国家的24位驻华使节在国家质检总局人员的陪同下来到镇泰实地考察,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更亲自带队到该公司参观检查。

  在这方面表现出色的,还有深圳旭日国际集团、南海永和玩具厂、佛山市南海中美玩具厂等,均是上万人规模的玩具工厂。

  目前广东玩具生产出现一种明显的态势是:加工贸易订单向规模大的企业集中。由于欧美技术标准越来越严格,因此采购商都倾向于将生产订单投向生产设备好、生产技术管理机制完善、品质检控有保障的大型生产厂。

  “一般来说,3000人规模以上的企业,接单都不会有困难,但利润会比以前低。”李卓明告诉记者。

  玩具玩出高科技

  如果现在还有人说玩具是低附加值产品,是对广东玩具行业的不了解。

  东莞玩具行业的老字号———龙昌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的拳头产品,是售价超过2000元的机器人,大量销往欧洲、美国、日本等市场,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目前,龙昌国际除了在东莞拥有超过7000人、年产值达1亿美元的生产基地之外,在印尼的生产基地也已经发展到1500人、年产值2000万美元的规模。

  公司的董事局主席梁麟告诉记者,其实龙昌最初也是从OEM(贴牌加工)做起,但从1997年开始,龙昌开始做ODM(委托设计生产)。虽然仍然是接单生产,但具体方案由龙昌自己设计。现在龙昌已经向OBM(自有品牌营销)跃进。他们公司拥有一支300人的研发队伍,每年投入的研发资金达3000万元。

  此外,东莞银辉玩具有限公司生产的中国电子狗,具备与日本索尼电子狗一样的强大功能,价格却低了很多,也深受国内外玩具爱好者的喜欢。最近他们新推出的室内超微型小飞机,更是一跃登上了国内商场玩具零售的榜首。银辉预计,在国际市场需求疲软的情况下,内需市场的进一步启动,可以使玩具业在国内市场消费上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玩具与动漫相结合

  这两年,国内原创动漫影视片《火力少年王Ⅰ》、《火力少年王Ⅱ》相继在国内各大电视台热播,引发了一场全国上下乃至亚洲部分地区的“悠悠球热”,并掀起了悠悠球的销售热潮。

  但很少有人留意到,在背后推动这种创新盈利模式的,是广东一家集产业运营与动漫内容创作为一体的动漫玩具企业———广东奥飞动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在严峻市场环境中,“奥飞动漫”仍保持了平稳的发展势头。在2007年营业收入达到4.7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39亿元的基础上,2008年第一季度,该公司营业收入达到1.68亿元,相当于2007年全年营业收入的35%。

  而实践证明,这种以动漫影视片播放来推广动漫形象的做法,的确能有效带动相应动漫玩具的销售。2008年1—3月,动漫玩具占该公司总销售收入的比例提高到69.68%,所产生的毛利占公司总毛利的90.40%。此外,奥飞动漫还将成为国内第一家以动漫玩具为主业的上市公司。

  事实上,还有很多广东玩具企业也搭上动画、漫画文化产业发展的顺风车。单记者了解到的已抢先介入动漫文化产业且规模较大的企业就已经有奥飞、骅威、小白龙、艺丰、广东佳奇等公司。其中骅威公司已与央视动画有限公司签订了《小鲤鱼历险记》动画片卡通形象合作协议,目前已开发了100多个产品,近期开始进入销售。

  中小企业告别“童话时代”

  在不少行业人士看来,玩具企业数量的减少只是一场有点血腥的行业洗牌,但并不是坏事。

  疯狂扩张年代种下苦果

  上世纪90年代的短短十年间,无数的小厂仿佛一夜间从地底下冒出来,并像滚雪球一样不断扩大生产规模。90年代末,光东莞市工商局登记的玩具厂就达到4000家,还有2000多家与玩具生产相关的企业。

  那是一个看似辉煌的“童话年代”。随便租个厂房,买几台二手机器,招一批工人,订单就如雪花般飞来,赚钱似乎很容易。现已转行经营纸品厂的港商陈木明曾是东莞地区最大的玩具商之一。回忆起当年,陈木明说:“那时候工人特别好招,每个月120—150元就可以招到一个普工。生产成本特别低。”

  在另一个玩具产业集群汕头市澄海区,密密麻麻分布着近3000家玩具企业,2007年全区玩具产值达145亿元,占全国的10%,但以中小企业居多。“有的就几十个工人、甚至家庭作坊式的小厂子,也算为一家玩具企业。”当地行业人士说。

  生产规模的无序扩大,带来的是恶性竞争的加剧。“同样一件产品,从一件1.5元,降为1.2元,接着降到1元。这已经是成本的底线了。但为了竞争,有人出到0.9元,于是别人只好咬牙压到0.8元,接着是0.7元……”

  这种一味追求规模效益的集体行为,把玩具行业的利润压到薄得不能再薄。也正是这些小企业,在阵阵“寒风”袭来时,率先倒地。

  洗牌后企业数量趋稳定

  李卓明告诉记者,如果说市场需求减少、欧美提高玩具技术标准、原材料成本上涨是大小企业都要同样面对的难题的话,对管理相对不那么完善的小企业来说,新劳动法的实施,是他们的另一道“紧箍咒”。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玩具商抱怨说:“很多企业主会对劳动法有意见,觉得增加了成本。事实上,如果你在十年前就告诉我,会有这么一部法律出台,那我没意见。因为成本摆在那里,大家在计价的时候就会先计算进去。但是现在我们都已经把利润压到薄得不能再薄了,突然间告诉我,成本要增加,我肯定受不了。”

  据海关部门统计,广东玩具出口企业经过一轮洗牌后,从今年第2、3季度开始,出口企业数趋于稳定。同时企业更趋向大型化发展。

  数据显示,2008年前3季度出口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77家,比去年同期多出7家,合计出口29亿美元,增长15.6%,占同期广东玩具出口总值的64.9%,出口额在千万美元以上企业中有24家企业出口出现下降,其中降幅超过20%的企业有8家。而中小企业出口出现下降,出口额在百万美元以下企业有1087家,其出口额合计仅2亿美元,下降17%。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