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武汉服装业 服装行业

武汉服装业逆势升级

2009-08-13 中国轻工业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8 月 12 日,全市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园区行走进江汉区,银行与企业签署 1.8 亿元贷款,其中数千万元被服装企业捧走。这些服装老板们目标惊人一致:贷款用于兴建工业园扩大产能,实现品牌升级。

业内人士分析,这一轮增加规模,除了掌握金融危机的低成本,还在于发挥各自特色:采轩的专营店开得多开得早;乔万尼则坚持款式跟随世界流行。经过多年积累,江城服装企业此番冲击,应该有所作为。

8 月 12 日,全市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园区行走进江汉区,银行与企业签署 1.8 亿元贷款,其中数千万元被服装企业捧走。这些服装老板们目标惊人一致:贷款用于兴建工业园扩大产能,实现品牌升级。

拿着 1000 万元的贷款协议,乔万尼服饰的负责人喜形于色:这是新生产基地的建房款。江汉开发区内乔万尼已买地,明年可望投产 3 万平方米生产线加办公楼。

由于较早地估计到金融危机而先期采取 “ 抵抗 ” 措施,乔万尼没有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反而因为一些品牌的受挫赢得市场,今年前 7 个月销售同比增长 7 成。新建工业园,乔万尼的目标是 5 年后销售过 20 亿元。

同样得到 1000 万元贷款的元田服饰,咸宁的新生产基地已基本建成,预计明年初就可以开工,约 2 万平方米的生产基地,将新增用工 2000 多人。

武汉服装商会秘书长李群宝证实,由于武汉服装以内销为主,金融危机的冲击有限,今年上半年全市服装业整体销售同比增长 10% 这让众多家企业按捺不住,借利息低廉之时纷纷扩产,比如名典屋在长丰乡买地,采轩入驻东西湖,雪妮并购一家企业。

武汉服装产业起步于上世纪 80 年代,一批民营企业 “ 前店后厂 ” 积累 “ 第一桶金 ” 进入上世纪 90 年代,随着武汉商业的快速发展,汉派服装 “ 登堂入室 ”。

1998 年达到鼎盛时期,汉派服装与 “ 海派、粤派、京派 ” 并为四大派系。太和、红人等全国品牌应时而生,整体有 2000 多家企业, 20 万从业者,年产值 60 亿元。尔后,汉派服装逐渐落伍,除个别品牌坚持业内前列,总体实力退出全国 “ 第一集团 ”。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