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益海嘉里大举渗透 中粮应战米面市场
入冬的北京飘起了雪花,在冬季的肃杀中,北京大兴区黄村镇矿林路却有一股暗流在涌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不久之后,在这68262平方米的土地上,益海嘉里(北京)粮油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益海嘉里)一座年产面粉24.42万吨、麸糠8.25万吨的新面粉加工厂将拔地而起。
当然,这只是益海嘉里近期产能扩张计划的一部分。在占领中国食用油大部分市场之后,国际粮油巨头益海嘉里开始向米面产业大规模渗透。
益海嘉里快速布局
据公司内部人士介绍,该项目分两期建设,全部采用世界先进的小麦加工技术及设备,计划一期加工小麦1000吨/日。产品以高档专用粉和高档民用粉为主。
“新工厂计划明年年底能够竣工投产。”知情人士向记者介绍。
“即使按照1000吨的日产能,每天也要近20个车皮(60吨/车皮),运输量还是很大。”东方艾格粮食分析师马文峰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据悉,此前该面粉厂计划规模为3000吨/日,后来考虑到运输等问题进行了调整,原料主要来源计划从河北、河南、山东等地运进。
这并非益海嘉里进军中国米面产业雄心的全部。记者了解到,益海嘉里早前成立的、主营大米加工的益海佳木斯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现有稻谷年处理能力20万吨,已经投资2.5亿元,按照规划还将投入7.5亿元建设二、三期工程,全部建成后,年稻谷处理能力将达到100万吨。
除了益海佳木斯,益海嘉里在优质水稻的另一主产区——辽宁盘锦建设的大米加工厂已经投产,而在哈尔滨兴建的大米加工厂也在筹备中。据知情人士介绍,到时益海嘉里的年稻谷处理能力将超过100万吨。
马文峰表示,在食用油领域益海嘉里已经很难有更大的空间。益海嘉里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多亿元,旗下小包装食用油金龙鱼、口福、胡姬花等,占据市场四成左右的份额。
中粮集团建厂应战
国内粮油巨头中粮集团也在“反攻”。
“从今年开始,益海嘉里和老对手中粮集团的竞争从食用油延伸到了米面,尤其是在大米行业,双方均打出‘从田间到餐桌’的旗帜,发力小包装米市场。”中投顾问食品行业首席研究员陈晨指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中粮集团获悉,中粮总投资3.14亿元在大连建设的大米加工厂即将于本月14日建成投产。新工厂建设项目将分三期,目前第一期、第二期工程已基本结束,年产能为23万吨。该工厂成为中粮集团进入东北三省粮源地的首站。一直以来,大连作为东北地区最大的粮食海铁联运基地,担负着北粮南运的重任。
新工厂被企业称为国内首个临港型大米加工厂,中粮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厂的建立丰富了大米的运输途径,将粮食的“铁水联运”拓宽。
据内部人士透露,新工厂的粮源主要来自于东北三省,一直以来东北都存在运粮难的问题,目前东北85%以上粮食需要铁路运输。
“我们要用铁水联运的方式解决黑龙江省运粮难的问题,同时还要在国内建立自己的产区和品牌商品。”据悉,中粮集团的“大米战略”将包括继续新建加工厂,在粮源地建立合作基地等。
“这是中粮进军大米市场的一个序曲,下面我们还有更多的动作。”中粮集团大米部相关负责人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如是说。
此前的4月底,中粮集团刚投资40亿元的天津粮油综合基地正式奠基,该基地拥有20万吨面粉和20万吨大米加工能力。
深度解读
扩张产业链两粮油巨头开抢“米面”
“这是必然的结果,两家都想成为粮油巨头,打造全产业链,在食用油市场格局稳定的当下,米面成为粮油巨头下一个发展的方向。”马文峰表示,尽管在食用油市场上双方占据龙头位置,但是益海嘉里和中粮集团在面粉和大米市场上,目前的排名并不在行业前列,“一是因为进入的时间晚,二是两家的产品目前都是停留在小包装市场,只能称得上是品牌大米。”
正缺大品牌
陈晨认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两家企业都设立了自己的米面公司,通过收购或合资在各地建厂,从中粮方面来说,其强大的国企背景以及在粮油领域多年的经历是最好的优势,“不足之处可能在品牌和运作上没有益海嘉里成熟;益海嘉里更多的是在品牌、运行、推广上拥有优势。”
目前大米加工行业呈“小、散、低”的现象,缺乏核心竞争力和经济实力,尽管在各个区域内有一些小品牌,但都缺乏引领行业的大品牌。
据益海嘉里公司市场部人士透露,目前公司“金龙鱼”大米的铺货速度非常快,“金龙鱼”大米可以利用“金龙鱼”食用油的品牌和销售网点,公司下半年会加快对金龙鱼大米市场流通环节的投入,每个月针对大米的广告费用预算即达5000万元。
而中粮也毫不示弱,电视上、地铁站里随处可以看到中粮产业链计划的宣传:“从产地到工厂不超过30公里,选地、种植、采收、科研、加工、仓储、运输和销售,每个环节都严格把控……这就是中粮集团全产业链。”
此前,中粮集团总裁于旭波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现在国内缺的是豆油和面粉。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中粮集团在米面油方面不断投资,发展米面油的下游市场,“下游市场发展起来,中粮集团原有的贸易模式才会得到利用,而且在此模式上建立起来的销售基础也才会更加稳固。”
目前两大世界500强的粮油巨头正在争夺四川粮油市场主导权,一触即发。在成都一家大型超市内,“金龙鱼”大米被码放在显眼的位置,旁边就是福临门大米的“阵地”。两者价格相差无几,均比同重量的普通散装大米贵上近一倍。
就在10月5日,中粮集团刚宣布在成都上马大米深加工等四大粮油项目,总投资额超过3亿元。配套设施建设就紧随其后,10月28日,中粮集团投资1.5亿元的成都粮食物流园区(粮食仓储)项目正式落户。建成后的储备库总面积300亩,粮油储备能力达20万吨以上。项目建成后还将引进现货交易及期货市场项目,打造西部最大的粮食现代物流中心。
而益海嘉里也毫不示弱,予以反击。10月17日,益海嘉里宣布将在成都市青白江区投资4亿元新建300亩的大米和面粉加工厂。不久前,市场也一度传出益海嘉里要把金龙鱼拆分上市,集资后加大米面投入的消息。
抢占供应源
对积极打造下游市场的粮商们来说,缺少优质稳定的供应源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中国大米种植比较复杂,缺乏规模化,米种也千差万别。即使是互为邻居的两户农家,种植的水稻品种也不尽相同。
中国东北历来被业内称为优质大米的天堂,以2008年为例,东北三省的粮食总产量达到1785亿斤,占全国粮食产量的17%。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就是典型代表。
粮商巨头几乎都没有属于自己的耕地,很多粮商都试图以订单农业的形式,将大量稻田变成各自的专属原粮种植基地。因为谁有固定的农户提供稳定供应,谁就抢占了先机。其中,中粮集团和益海嘉里的争夺最激烈。
公开资料显示,从2006年到今年,益海嘉里与农民合同种植水稻的面积已经达到28万亩。而在2009年5月,中粮集团旗下的中粮控股也与东北种粮大户签订了水稻定向种植协议。但在与农民的订单合作上,没有哪家企业有成熟的经验。
据此前公开的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订单农业的执行率不足20%。订单可能面对两方面的风险:一方面,粮价下降,农民可能种到一半就放弃,或者在收割季节卖给出价更高的粮商;另一方面,有的粮商会在收获的季节不愿履行年初的协议价格。
以益海嘉里为例,要让28万亩农田生产出统一纯度的稻谷,必须要让几万个家庭统一耕种和收割。
益海嘉里大米部一位内部人士介绍,公司试图提高价格来提高农民种植优质水稻的积极性。在东北地区种植大米,每亩地的收益大概在150元左右。对符合标准的大米,益海嘉里的收购价会比市场价高出3分/斤,按照1亩产稻500公斤计算,农民会因此增收30元,这对农户来说是个不小的数字。
同时,每收购一吨大米,该公司都需要高于国家收购价多付出60元,按照年产量30万吨计算,多付出的成本是1800万元。因此,在终端销售上,小包装米的定价要比普通大米略贵。
“大米行业的特点是投资大、利润薄、见效时间长。”吉林省粮食经济研究所所长刘笑然表示。尽管如此,已占据国内小包装食用油50%份额的益海嘉里很清楚,在中国每年年产水稻18亿吨的市场上,只要能占据一定的份额,收益就会惊人。
以大米为例,小包装大米占全部大米市场的份额还不到4%,但每年的增长速度却在50%以上。
业内人士指出,现阶段,两家的竞争手段几乎一样,建厂、设直营店、推品牌等,未来的竞争将更加激烈。陈晨认为,益海嘉里可能会倾向于高端市场,而中粮集团将会把市场放在大众这一块。
记者观察
米面是否会重蹈食用油覆辙?
对于益海嘉里的大规模布局,中国米面是否会重蹈食用油覆辙?
“如果外资粮商从食品油拓展到面粉与大米环节,影响将会很大。”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曹建海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
但是也有专家表示应该遵循市场规律自由竞争。中华油脂网分析师郭清保认为:“中国开放最早的是食用油市场,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不但培育出了金龙鱼等国外品牌,而且整个产业在营销、管理、加工水平都较其他粮油品种要先进很多;中国米面行业,一直处于国家政策的保护下,缺乏自由的市场竞争,到目前为止,一个大品牌也没培养出来。”
他指出,对于米面行业外资进入还要遵循适当的引导原则,如《反垄断法》已对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警戒作用,避免出现像食用油行业般一家独大的局面。
原文发布地址:http://finance.sina.com.cn/g/20091113/03446960440.shtml(每日经济新闻)
- ·2016-2020年中国粮食加工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中国食品行业“十三五”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调味品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烟草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进口食品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有机食品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食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有机食品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食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李兆会:中国民企最年轻的掌门人
- ·张轩松:“农改超”永辉模式
- ·周国辉:怡亚通供应链的革新者
- ·周庆治:低调的南都集团掌门人
- ·李嘉诚:华人首富的“超人”秘诀
- ·陈智:铜锣湾“王国”浮沉录
- ·邓伟:亿阳集团领军人
- ·宋德安:书写“德胜钢铁”神话
- ·李黑记与传奇“东岭”
- ·徐培发:地产勇士与“玺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