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棉价 纺织企业

【每日经济新闻】棉价创15年新高 中小纺织企业面临生存困境

2010-09-27 中国轻工业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近日,棉花期货10月合约突破了2万元/吨大关,创下15年以来的新高。

   近日,棉花期货10月合约突破了2万元/吨大关,创下15年以来的新高。在价格传导的作用下,棉花现货价格也开始狂飙。分析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市场炒作是助推棉价上涨的因素之一,而高棉价将导致纺织企业的又一轮残酷竞争。

   高位的棉价 过低的库存

  

大幅上涨已然成为2010年度国内外棉价的主基调。

   “今年棉价一直处于上涨过程中,不过在9月份增速加剧。”第一纺织网总编汪前进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上海纺织集团综合纺织事业部奚姓总经理对记者表示,9月份以来棉价突破了2万元大关,创下了15年以来的新高。

   第一纺织网刚刚统计了一组数据:截至9月17日,郑棉近期合约价格由年度初期的13280元/吨最高上涨至20035元/吨左右,累计上涨6755元/吨,涨幅达50.87%。同期,现货三级棉价也由去年9月1日的12977元/吨上涨至当前的19000元/吨,累计上涨6023元/吨,涨幅达到46.41%。

   对于棉价飙涨的原因,汪前进指出,“全球棉花产量持续下降,消费需求的恢复超出预期;而下游纱厂出现历史难见的‘艳阳’行情,也推动了棉价上涨。”他表示,中国纺织业的恢复性增长,也给棉花市场带来坚实的支撑。“另外库存过低也是棉价上涨的导火索。在这样的情况下,外棉与国棉形成相互推动格局。”

   库存不足很可能将企业推向棉花抢购潮之中。汪前进说,截至今年8月末,库存在200吨以下的企业占58%;200吨~1000吨的企业占22%;1000吨~2000吨的企业占10%;2000吨~3000吨的企业占6%;还有4%的企业库存为3000吨。棉花整体库存量较多,但具体到每个厂家的实际库存却并不乐观,200吨以下的企业占多半,库存在1000吨以下的企业则占据八成,这也是导致市场上棉纺企业纷纷抢购棉花的重要原因。

   投机、炒作助推棉价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黎雪荣表示,市场炒作是助推棉价上涨的因素之一。

   “在棉花供应短缺的情况下,一些有资金实力又有经验的棉商开始大量囤棉、抢棉、炒棉。受此影响,少数大型棉纺织企业也开始囤棉。”黎雪荣指出,纺织业现状是厂商众多,大多规模小、实力弱。“当资源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后,很多大的纺织企业应对这样的棉花中间商和炒作囤棉的企业都无法抗衡,更别说中小企业了。”

   至于新棉上市能否平抑棉价,奚经理表示并不乐观,“新的棉花还没有收上来,新疆棉花要9月底才能收上来。但是新疆也在发展棉纺业,自己用的比较多,能提供出来的也有限。”他指出,再计入交通运输问题,下游企业拿到棉花的量会“很紧张”。

   “还有国内棉花质量的问题。国内纺织企业多做外贸出口,国外商家指明要采用美国棉花。这样国内棉花进口量逐年攀升,国内棉花生产积极性也开始下降。”黎雪荣说,这种情况下,棉价容易受到国外棉商的炒作。

   企业很“受伤”产业将重整

   “棉花价格在4天之内上涨了20%,这种价格变化很快就要传导到下游,纺织企业压力会很大。”工业与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王伟近日向外界表示。

   “我们从今年5月份开始已经大幅减少棉花的订单。”柯桥一家纺织企业负责人尤亚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棉价波动太大,导致我们的利润很薄,生产环节一旦出现问题,企业亏损就很厉害。”

   “毛利率之前是10%~12%,如今只有7%~8%了。”

   黎雪荣指出,这次棉价上涨受影响最严重的就是外贸企业和中小企业。

   “现在的生意很难做。”尤亚所在公司目前经营的棉花生意只占到生意总额的30%,从今年初开始明显感觉到棉价上涨带来的压力,于是他们逐步转向其他领域。

   尤亚对记者说,和他们情况相同的中小企业很多,大多数都是通过减少棉花的订单,从其他方面拓宽贸易渠道等方法来规避棉价上涨的压力。

   “外贸客户不会管你的成本上涨多少,国外的市场只关心终端价格,一旦涨价,我们的产品基本上就失去竞争力。”尤亚称。

   国内外贸纺织企业面临的不仅仅是来自国内同行的竞争,“一旦国内价格上涨,订单可能就要流向印度、巴基斯坦和越南市场。”企业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全国重点出口商品量值表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1~7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096.7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2.94%,与上半年22.1%的增速相比增长0.84个百分点。其中,纺织品累计出口428.4亿美元,服装累计出口668.3亿美元,增速分别为32.8%和17.4%。

   汪前进指出,目前市场主要担心产业链成本的传递。“棉价上涨进一步传递到服装、家纺等终端消费品上,内销市场还能完全或者部分消化。但是出口市场竞争比较激烈,(消化起来)难度大。那些竞争力比较差的出口企业,可能将面临生存问题。”

   奚经理告诉记者,下游影响最大的是印染企业,再传递下去,服装企业压力变大。

   有业内人士表示,棉价加速上涨,会加速行业的重组和整合。产业的集中度上升,一批小企业将会被淘汰。

   “这样的一轮涨价,将导致纺织企业的两极分化。这将是一种长期态势,也是产业调整的大趋势。”汪前进说。

  原文发布地址:http://company.nbd.com.cn/newshtml/20100927/20100927041407958.html (每日经济新闻 )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