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经新闻】整车企业合资股比争议再起
日前,在中欧汽车产业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公开表示,整车企业中外合资股比50%底线放开对市场化竞争有利。此言一出,立即引起了汽车行业和媒体的普遍关注,再次掀起中国车企合资股比争议浪潮。
实际上,整车企业合资股比底线是否应放开,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而正值新版中国汽车产业政策制定的敏感阶段,整车企业合资股比之变,关系着企业未来投资大计,更关系着车企在中国这个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的未来发展。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黎雪荣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合资股比若放开对于中国车企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对于国内大型汽车集团的影响巨大。合资项目近几年业绩较好,但合资汽车在自主品牌上的无所作为一直不能让外界满意。这也是合资模式饱受争议的一个方面。合资的目的似乎更多的是获取利润,而不是通过合资提高自身的技术和研发水平,从而制造出有自主品牌的产品。”
国外企业来到中国,目的就是寻求利益最大化,而整车企业中外合资股比50%的底线,一直阻碍着国外企业企图进一步掌控中国市场的进程。“合资股比一旦放开外资品牌会全身心地去建‘属于他们自己’的企业,然后把更多的产品、更先进的技术、更多的研发、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中国市场。”全国汽服委汽车咨询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张志勇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不过这对于我国的自主品牌来说可不是一个好消息。张志勇表示,长期以来,50%的合资股比对我国民族品牌起到了一种无形的保护和防御的屏障作用,降低了外资品牌的冲击力。假如突破这个底线,中国民族品牌将会受到一轮非常大的打击。
随着中国加入WTO,汽车产业链上的零部件、销售、物流、汽车金融等环节,已陆续对外资全面开放,而整车领域的外方投资比例不得超越50%,似乎已成为我国在外来投资方面设限的“最后堡垒”。有业内人士称,在我国自主品牌还未成熟阶段,放开整车合资股比,有将整车市场拱手让人的意味。
如何使得整车领域不被陷入外方独资控股的局面,黎雪荣认为,中外合资的汽车企业的运作模式唯有求新求变,才能使得国内整车企业获得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合资企业今后应从使用国外品牌、生产国外车型发展到引进资金和技术来发展自主品牌,并借助外方在国外的开发渠道,使得自主品牌在开发国外市场上有所突破。“实际上国内有实力的车企也可以做到控股方,比如之前上汽和重汽‘绝对控股’模式就给其他合资企业的中外双方的合作思维带来了启发。”
张志勇则认为:“在激烈的市场上如果一直被保护,能力是激发不出来的。自主品牌应该尽快地把技术研发、提升管理水平提升到首要的战略上,必须从内部抓起,企业‘先做强再做大’才是最重要的,政策保护都是暂时的,最主要的还是靠自主品牌本身的力量。”
原文发布地址: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01112/19528946054.shtml (中国产经新闻)
- ·2016-2020年中国粮食加工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中国食品行业“十三五”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调味品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烟草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进口食品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有机食品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食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有机食品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食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李兆会:中国民企最年轻的掌门人
- ·张轩松:“农改超”永辉模式
- ·周国辉:怡亚通供应链的革新者
- ·周庆治:低调的南都集团掌门人
- ·李嘉诚:华人首富的“超人”秘诀
- ·陈智:铜锣湾“王国”浮沉录
- ·邓伟:亿阳集团领军人
- ·宋德安:书写“德胜钢铁”神话
- ·李黑记与传奇“东岭”
- ·徐培发:地产勇士与“玺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