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型药企面临发展战略抉择
制药业巨头一般有多项业务,其中处方药是最大一项,其次是非处方药、营养品以及包括爽口液和防晒霜等的健康用品。对于大型制药企业来讲,处方药是最赚钱的,因为品牌药都有专利保护,有市场独家销售权。而非处方药等被称为“低盈利空间”业务,约占公司销售总额的10%。在仿制药时代,大型制药企业走什么的道路能有效抵抗仿制药的猖狂进攻,是集中发展新药还是多种经营?不同的公司选择了不同的发展战略。
集中新药研发战略。辉瑞公司(NYSE: PFE)在1年前将其处方药以外的业务以166亿美元的价格卖给强生公司(NYSE: JNJ);施贵宝(NYSE: BMY)出售了非处方药业务之后,在昨天又卖掉自己的医学影像业务;惠氏公司(NYSE: WYE)也卖掉了健康产品业务;仙灵葆雅(NYSE: SGP)正在面临这样的抉择,她的消费健康品业务在2006年的销售额为11.2亿美元,占公司销售总额的10.2%。仙灵葆雅正在评价这11亿美元的业务对公司长期发展战略的重要程度。这些品牌药巨头进行战略调整显然是为了现金回流,大量投入R&D或并购新药研发公司从而集中新药研发。因为有分析家认为,主营业务(品牌药和其他处方药)以外的内容对大型制药企业来讲是“双刃剑”,一方面可以保持比较容易的现金进帐,但另一方面也影响新药开发业务。
多样化经营发展战略。包括强生、葛兰素史克(NYSE: GSK)和德国拜尔等在进一步加强健康品等业务,施行多样化发展策略。强生是健康品生产和销售的龙头老大。今年前3个季度,强生的健康品业务销售额为107亿美元;同样的,葛兰素史克也在实施多种经营战略,1年前以5.66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的CNS,新添健康产品Breathe Right和一种减肥食品添加剂,今年前9个月健康产品销售额为53亿美元;接下来是拜尔为49亿美元,诺华(NYSE: NVS)40亿美元和雅培(NYSE: ABT)的健康品等销售额为32亿美元。
多样化经营战略的另一个支撑点是处方药转化为非处方药(OTC)。分析家认为保留非处方药的战略是明智的,非处方药和健康产品增加了公司的市场“曝光”度,很容易让消费者了解和认同公司品牌,成为处方药销售的阶梯。处方药转为OTC意味着一个药进入最后发展阶段,与其看着专利到期的品牌药销售额受到仿制药无情的吞噬,不如从不需要处方的角度寻求更大销售额。一些止痛药、抗组织胺(抗过敏药)、戒烟药和胃灼热病治疗药是处方药转为OTC的大热门。处方药转化为OTC需要时间、资金和市场技巧。虽然不需要处方就能买到OTC,但是保险商一般不支付OTC,顾客会为此多付出金钱。上个月,强生将其抗组织胺药Zyrtec成功转化为非处方药。OTC版的Zyrtec将在明年1月上市,刚好是Zyrtec失去专利保护后的1个月。邦迪(Band-Aids)和Listerine(原辉瑞产品)都将进一步加强公司的品牌地位。葛兰素也试图把专利即将过期的处方药转化为OTC,但最近新尝败绩,美国FDA的专家委员会以10:2的优势反对其Mevacor(原默克公司MRK产品)转化为OTC。
比较辉瑞和强生的股票,提示多样化经营具有优势,特别是即将进入“仿制药时代”。
- ·2016-2020年中国保健品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6-2020年移动医疗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中国医药行业“十三五”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中国生物制药行业“十三五”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中国大健康行业“十三五”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中国中药行业“十三五”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中国医院行业“十三五”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2016-2020年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16-2020年中国医药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民营医疗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李兆会:中国民企最年轻的掌门人
- ·张轩松:“农改超”永辉模式
- ·周国辉:怡亚通供应链的革新者
- ·周庆治:低调的南都集团掌门人
- ·李嘉诚:华人首富的“超人”秘诀
- ·陈智:铜锣湾“王国”浮沉录
- ·邓伟:亿阳集团领军人
- ·宋德安:书写“德胜钢铁”神话
- ·李黑记与传奇“东岭”
- ·徐培发:地产勇士与“玺萌”